"没有a,就没有b“一类命题的成立条件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01:27:52
没有a,就没有b,我自己认为此类推论就是说,a是b的必要条件,但不能从“有a就有b”得出。但是a真的就是b的必要条件??

因此,我的观点是“有a就有b”无法推出“没有a,就没有b”。
例子很简单,假如有甲乙丙三名数学老师批改数学考试试卷,把a看成“老师甲出勤”,b看成“试卷批改工作完成”,那么我们绝对不能说没有老师甲参与,批改工作就完成不了。除非老师甲握有最终审批权,未经最终审批就不算批改完成(即老师甲存在确实是必要条件)。

那么问题来了,我们通常说的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”这句话,不一定就是恒定正确的。
因为我们只知道一个事实,即有了共产党,就有了新中国。但这个事实并不足以证明共产党是新中国成立的必要条件,就算没有共产党领导,随着时代推移,可能中国也会出现其他强力政党为中国争得统一,也可能法西斯、帝国主义等破坏者自身突然受迫终止对中国主权干涉,这些条件也可以产生新中国。那么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”就不一定是100%正确的,除非能够说明共产党是新中国成立的必要条件。

你说的很对,不过考试可不要这么答呀!中国的老师都很“谨慎”的。

不要把逻辑问题和政治问题绞在一起!这不好!

事实上新中国是一个特指,你在论述中混淆了新中国和新的中国的概念。
你所说的“新中国”指的是一个与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所不同的中国,如你所说,只要不同,谁领导谁解放谁统治谁压迫都是一个“新中国”
而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”这里的新中国指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,就如没有牛就没有牛奶一样,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这里指的新中国。

命题和命题的逆否命题是同时成立的,也就是说没有a,就没有b成立的话,有b就一定有b这个命题是成立的,而命题的否命题和命题的逆命题是互为逆否命题,但是,命题成立,否命题和逆命题不一定成立

“没有a,就没有b”是“有a就有b”的否命题,不一定成立

“老师甲出勤”逻辑上说,不一定就“试卷批改工作完成”,“老师甲未出勤”也不一定就“试卷批改工作完成”,“老师甲出勤”有可能“试卷批改工作完成”,“老师甲未出勤”也有可能“试卷批改工作完成”

至于新中国的问题带有必然性中的偶然性,这种问题无法用数学逻辑来回答,建议你多看看集合论!

没有a,就没有b。可以推知有了a不一定有b